湿家病,身上疼痛发热,面黄而喘,此内生外受之湿病也,外宜羌活胜湿汤,内宜茵陈五苓散,喘甚大陷胸丸。伤寒五、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□,脉细者,此为阳微结,必有表复有里也,脉沉亦在里也。
设脉复紧,为表邪犹盛,未能解也。 若被下者,则愈夺阴液,故水泉竭而小便不利也。
如病似桂枝证,脚挛急与胸中痞□者,及病似柴胡证,本渴而饮水呕,与但欲呕胸中痛者是已。脉大者,为未止,脉微弱数者,为欲自止,虽发热,不死。
日暮,即『内经』日西而阳气已衰之意,所以不能消谷也。伤寒病,厥五日,热亦五日,设六日,当复厥,不厥者,自愈,厥终不过五日,以热伤寒邪传厥阴,阴阳错杂为病,若阳交于阴,是阴中有阳,则不厥冷;阴交于阳,是阳中有阴,则不发热。
伤寒下利,日十余行,脉反实者死。若其人大便□,小便自利者,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。
或二经、三经同病,其后归并一经自病者,则名曰并病。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,皆可为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