则又非甘草干姜汤所能治,故又当与四逆汤,以急救其阳也。此承上条复详其证,以明其治也。
喻昌曰:伤寒脉促,则阳气跼蹐可知,更加手足厥逆,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,张璐曰:手足厥逆,本当用四逆汤,以其脉促,知为阳气内阻,而非阳虚,故但用灸以通其阳,不用温经以助阳也。按此二条,与太阳篇发热头痛脉沉用四逆者同一证。
太阴寒微,故手足温而无厥冷;少阴寒甚,故有寒厥而无热厥;厥阴阴极生阳,故寒厥热厥均有之也。故利水之法,于太阳用五芩者,以太阳职司寒水,故加桂以温之,是暖肾以行水也;于阳明、少阴用猪苓者,以二经两关津液,特用阿胶、滑石以润之,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。
今将伏气、温病、风温合为一篇,其温热治法,同于六经,读者再细玩『素问·热病论』,及『刺热』、『评热』诸论,与是论互相参考,自有得师曰:伏气之病,以意候之,今月之内,欲有伏气,假令旧有伏气,当须脉之。兼以黄色鲜明,则为三阳入里之邪无疑,故以茵陈除湿,栀子清热,用大黄以助其驱除,此证之可下者,犹必以除湿为主,而不专取乎攻下有如此者。
『灵枢』曰:是主所生病者,嗜卧但欲寐。若脉浮不紧,证无懊□,惟发热,渴欲饮水,口干舌燥者,为太阳表邪已衰,阳明燥热正甚,宜白虎加人参汤,滋液以生津。
阴邪但欲寐身无热,阳邪虽欲寐则多心烦。欲得近衣,借外以御内,此真寒也;体有着而成忤,不在衣之厚薄,此假寒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