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汗、利水,是治太阳两大法门。因不得仲景伤寒、杂病合论之旨,故不能辨许叔微三方鼎立之谬。
世谓脉至三阴则俱沉,阴经不当发汗者,未太阴中风,阳微阴涩而长者,为欲愈。旧本有麻黄者误。
辞虽异而意则同。或入太阳之府而热结膀胱,或入阳明之府而胃中干燥,或入少阳之府而胁下硬满,或入太阴而暴烦下利,或入少阴而口舌干燥,或入厥阴而心中疼热,皆入阴之谓。
和解其外,惟有桂枝一法;消息其宜,更有小与之法也。时行者,春应暖而反大寒,夏应热而反大凉,秋应凉而反大热,冬应寒而反大温,此非其时而有其气。
当用不用,以至阳明实热斑黄狂乱也。观温病名篇,亦称评热病论,其义可知矣。
凡病,若发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、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,必自愈。脉微缓者,为欲愈也;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吐、更下也;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