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问》阴阳应象论曰∶阴在内,阳之守;阳在外,阴之使。伤则过于饮食,甚至停蓄不消,而气口急滑之脉见矣。
若脉乍大乍小,乍有乍无,忽而如平人,忽而如雀啄、屋漏、遐游、鱼翔,此鬼祟也。周而复始,积减大半,勿服。
一种因感触情境,气久不散,着而为病者,病生于情也。虚症须补,而胀满不受补者难治。
陶节云∶春夏秋感冒,头疼发热,恶寒无汗,脉浮紧,见太阳表证,宜服此平正方也。一方无人参,有牛蒡子。
阳主舒,遇怫逆之事则不得舒而怒,亦郁遏之义也。或饮食少思,小腹胀痛等证。
《经》曰∶悲胜怒。黑而枯燥者,房劳。